花呗小说 > 言情小说 > 女商(大清药wan) > 分卷阅读94

他左看右看这“乡会”牌子,又似乎是语:“若是有一千五百两银子进账,我就请个醒狮队,风风光光在全城宣传一。“

还念念不忘呢。林玉婵提醒他:“义兴招牌没法改。全国的天地会老乡都认这两枚铜钱呢。哦对了,容先生正在打听别的武装船运,名字一个比一个好听,你且死心吧。“

苏敏官被她挤兑一句,不以为忤,微微一笑,转而问她:“徐汇茶号表现如何?没给你把茶炒糊吧?”

他这一提醒,她才想起来看时间,撒腿就跑:“走了,再会!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徐汇茶号作为专业加工商,服务齐全一条龙。清晨伊始,就有专门的力夫上门取货。不用林玉婵己另找。

“层层外包”的确增加成本,但毕竟方便啊。

林玉婵赶到博雅洋行。容闳还没起床。她没跟常经理寒暄两句,力夫就拉着车来了。

毛掌柜早就千叮万嘱,说这次的客是个小姑娘,大家休要见多怪——就算是小姑娘,也不怠慢,人家懂行着呢。

力夫心里虽然有根弦,但初见林玉婵的时候,看到她那单薄的身板、秀气的五官、朴素干净的小袄裙,还是有点不适应。

听她发号施令?她还不如己家婆娘嗓门大呢。

但力夫已经习惯了服从。况且有工钱挣,没人跟钱有仇。

还是按要求将一箱箱茶叶装车。只是做得马马虎虎,眼里闪着不信任的光。

林玉婵也并不太介意他的态度。观念扭转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。指挥得动这些大哥她就谢天谢地。

不过,还是要严格提己的要求。

“这些茶叶箱子远道船运而来,算不上结实。装车的时候捆三道,绕过县城走马路,不要颠簸。”

一连几日,她不厌其烦地叮嘱。

力夫懒懒散散,斜眼看她,得过且过。跟当初德丰行用的那些廉价苦力一个样。

林玉婵忽然恍惚忆起去年己空降伊始,也是这般混在苦力队伍里搬茶叶,冒着腰杆折断的风险,闭着眼,咬着牙,一点点试探己的极限,愿被剥削得一干二净,只为避免被立刻发卖的命运。

现在呢,她两手空空,跟在车队旁边“押送”,反倒像那剥削的人。

林玉婵心念一动,来到茶叶堆积的空场。

“难道还要我示范?这样搬,不毁箱子,也不多费力气。“

她微微屈膝,深吸气,大腿和脚跟用劲,稳稳地将一个箱子扛了起来,举重若轻地送到车上。

许久不做苦力,有点气喘,小脸胀红,肩胛骨被衣裳擦得火辣。

但力夫已经无暇注意她的脸色,一个个张大了嘴,好像看见神仙,顿时肃然起敬。

“不、不得了……”

从没见过力气这大的女人!

莫不是有什武功在身?

其实力气大的女人不。街上常见前后背着两个娃、还忙碌干活的贫家女。但货物毕竟不是孩子,也不会长双手双脚缠在母亲身上,运送难度比童要高多了。

林玉婵:“别愣着,我跟你一起搬。”

当然,顾及己的脊椎,她后来都是挑轻一点的箱子搬,只费力气,不损骨头。

但和她小小的身躯一对比,已然不成比例。

力夫齐齐闭嘴,乖乖按照她的要求开始干活。

此时容闳起床,小洋楼三层窗打开,呼吸一新鲜空气,低头一看,吓得坐回床上。

“……大力?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到了徐汇茶号的炒茶作坊,林玉婵匆匆喝水,开始监工。

毛掌柜虽然会偶尔来作坊巡视,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炒茶师傅己干活。

只规定了期限和工钱,师傅然而然地凭经验,按照己习惯的方式做工。

纵然林玉婵给大家讲过己的要求,人性`爱偷懒,她若不督促,师傅也不会百分百照做。

“张师傅,生锅够热?”她问。

那张师傅埋头烧火,糊糊答道:“够热够热,姑娘放心。”

他想,小姑娘家懂什,就算是家传渊源,也不过是纸上谈兵。他张师傅炒茶三十年,炒过的茶比她吃过的炒饭还多呢。

林玉婵从袖子里摸一个温度计,悄悄探去——

“才280度。我不是说了,要300度才够。”

温度计是从容闳店里借的,属于他那永远卖不去的货品之一——中国人讲究“中庸”和“适量”,对这种精确的东西不感兴趣。当年洋人传教士把这玩意献给乾隆皇帝,得到的评价便是“奇技巧,中看不中用”。

容闳不信邪,进了一批水银温度计,成本奇高,而且还是美国人常用的华氏刻度——欧洲洋人习惯摄氏度,也不买他账。几年了没卖去几个,落了三寸灰。

但林玉婵知道,“控制温度”是炒制优质茶叶的关键。过去没有精确测量仪器,只靠师傅经验感觉。现在技术进步了,当然要拥抱高科技。

德丰行的“独门秘籍”之一,便是善用温度计。广州开放较早,商家对“奇技巧”不抵触。

当然具体到多度,德丰行打死也不会公开,林玉婵也不知道。

但她这次借视察作坊的由头,用温度计测量了十余个茶号的锅温,再结合己以前的点滴经验,得结论:杀青后的熟锅,锅温在150摄氏度左右最合适——也就是大约300华氏度。

几个炒茶师傅当然不买她账,都客客气气地笑道:“姑娘多虑了,这洋玩意我也看不懂,炒茶靠经验,手熟就行。”

林玉婵简直要笑声。老大一把年纪的人了,腆着脸说几个阿拉伯数字看不懂?学不会?

她叫道:“小囡,你教教这些爷叔。”

毛掌柜的大闺女毛姑娘,闺名顺娘,当然是不公开的,全店上都管她叫小囡,林玉婵也跟着叫。

毛顺娘才是真正的家学渊源,从小就在香喷喷的茶叶里打滚。只不过她老爹收了几个徒,却不肯正八经的教她,觉得女孩子反正没法继承己衣钵,学这些没用。

毛顺娘己也不求上进。原先每日在家织布绣帕子,近日家庭变故,不得不每天跟爹来上班,就在后堂里藏着,还是绣绣手帕混混日子,偶尔偷偷门解个手。

直到店里来了个广东姐姐。

林玉婵注意到,己监督炒茶、发号施令的时候,门缝里时有一双好奇的眼睛,盯着己看。

她立刻就把小顺娘请了来,很客气地问她:“帮忙?”

反正定金已付了,茶号里的师傅随她动用,合里也没说不许使唤掌柜的闺女。

顺娘扭捏了一会,就被林玉婵的博学吸引住了。原来茶叶里有那多学问!

林玉婵不藏私。什“几代单传秘籍不外泄”、“手艺传男不传女”这些老规矩,早晚会被抛弃在历史洪流里。信息共享才是时代进步。

她把己在广州茶行里的经历,挑有趣的跟毛顺娘讲了。她记性好,一天三五个段子,存货富富有余,把个小姑娘听得心驰神往。

毛顺娘终于找到了比绣帕子还消磨时间的乐趣。阿拉伯数字什的,她一个午就学熟了。

于是现在,满屋子老师傅盯着一个十岁小姑娘,洗耳恭听,认认真真地听她讲:“这是1,2,3……这是100,200,300……别看弯弯绕绕,其实很容易的……”

师傅强颜欢笑,连连点头:“小囡真是蛮灵光。我这些老骨头果然不中用,哈哈哈。”

掌柜的闺女,面子不不给。

林玉婵狐假虎威,教完顺娘,请她监督。

炒茶师傅这才老实,只怕小囡回头向掌柜的告状,只好按照林玉婵的要求,一板一眼地调整己的习惯。

林玉婵总算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