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呗小说 > 言情小说 > 女商(大清药wan) > 分卷阅读381

“你瞧,就是这样。”潘大爷撮牙花,死马当活马医地对林玉婵尴尬笑道:“你要是说动我妹,哪怕是帮衬一点点……哎,算了,我已经惹人嫌了,别再糟践你姐妹情分。”

把她当成文祥夫人的闺蜜了。林玉婵心里苦笑,并没有澄清。

她看了看那整洁有序的店面,以及大厨的专业刀工,觉得潘大爷盘这个店,还是挺有眼光的。

便宜坊是后来的老字号,没理由现在就开不去啊。

再一看街道斜对面,富丽堂皇一个新开张的门面,满堆满花篮彩条,大批食客排着队。

一个嗓门奇大的小二喜气洋洋地叫道:“瞧一瞧看一看啦!新开张的烤鸭店,御膳房的大师傅,烤鸭酒水果品一律半价了哎!大家赏脸,别去对面,都来我‘全聚德’尝鲜啰!”

林玉婵:“……”

妈呀。神仙打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第221章

林玉婵把那只土的鸭子要了来, 一边慢慢啃,一边观察对面的火爆场面。

眼看潘大爷欲言又止,她赶紧说:“这只鸭子我买, 不白吃您的。不过我要句实在话, 如果我帮便宜坊抢回客源, 您真再带我去一次令妹府上?”

她这话是完全的海派思维,顿时把潘大爷说怒了。

“一只鸭子还收费, 白送你了!你真帮我, 我豁去也帮你,扯那多干啥!小瞧我?”

林玉婵看到冯一侃朝她连使眼色, 顿悟, 赶紧道歉。

旗人最好面子,即便眼八旗没落, 大批旗人穷得揭不开锅, 也得摆上个穷架子, 穿着长衫去茶馆站着喝茶。你跟他提什等价交换、契约合,他觉得你侮辱人。

林玉婵招呼冯一侃:“潘老爷说了, 这鸭子他请!那我就借花献佛, 大哥坐, 一块吃。”

冯一侃贫穷日久, 如赚着每天八角银钱的外快,还包吃, 很久没这舒坦了。

遂笑眯眯道谢, 指点她:“姐姐,不怪潘老爷生气。您这吃法错了。鸭肉得蘸酱、放葱丝、卷饼。像这样……”

一张鸭饼卷完, 林玉婵已经不见人影。

她混在全聚德排队的人流里,大大方方往里张望。

两个饭店, 烤鸭的方式略有不。一个是挂炉烤,一个是焖炉烤,并非决定性的差异。两家店装潢也差不多档次,服务人员人数素质都相似。便宜坊有老字号的噱头,全聚德也有御膳房的招牌。唯一的区别就是全聚德挂了个书法家写的牌匾。但便宜坊的牌匾写于道光年间,勉强算是打平。

京师地界,银元钞票都不流行。买东西主要用“京钱”,一文合外省的两文。一席烤鸭,连鸭子带卷饼带小菜鸭汤,需要京钱一吊,大约合银元三角。

不算平民日常食品。是小康之家打牙祭的水准。

不过,全聚德“半价烤鸭”横空世,一子吸引来许多低阶层的顾客。队伍都排到街去了。

相比之,门庭冷落、价格又贵的便宜坊,就显得撒气露风,十分让人没食欲。

而且京里人吃烤鸭,不像土包子林玉婵那样上来就啃:得先

用筷子挑了甜面酱,涂在荷叶饼上,铺开葱丝、蒜泥、萝卜条,然后挑那连皮带肉的鸭肉片,均匀排在菜码上,皮薄馅大那一卷,慢条斯理那一咬,满香脆流油,一品上半天。

然后,脆鸭皮蘸细白糖,最后是热腾腾的鸭汤,一鸭三吃,心满意足。

正因为此,饭店里翻台率低,更使得等位队伍庞大,仿佛半个北京城都放手头的事,前来尝上一。

有人等得心焦,见那衣着打扮明显比己穷的阶层,排队排在己前头,更是不忿,各嚷嚷着己的社会关系,试图插队。

店里伙计乐在其中地维持秩序:“一视仁,一视仁哈,爷您再等等,人人有份!小的会催催里头各位快点吃!”

说毕,别有用心地朝对面的便宜坊看上一眼,那眼神明晃晃带着挑衅。

潘大爷气得一拍桌子,“咱也半价!”

“不成。”林玉婵匆匆赶回,一气建议,“价格战不这打。就算你的鸭子卖价一样,他还有个新鲜的名气,您的销量还是上不去。我看对面也是不差钱的主,您当然不任其宰割,得找准对策。”

有上海运输业的华洋价格战做参考,她知道,价格战中,跟着大财阀降价是之策。杀敌一千损两千,只死得更快。

潘大爷一愣:“那你说咋整?”

林玉婵沉吟片刻,慢慢说:“先把外头排队的、那些阔气的老爷给抢过来……”

华人船行是如何应对价格战的?错位经营,细分市场领域,譬如坚守非开埠港,增设华人专有服务,先争取一部分忠实客……

全聚德粗暴降价,引来不平时吃不起烤鸭的普通工薪阶层。相比之,有点小钱的顾客也被挤在门外,被迫一起排队。

他倒是有钱吃便宜坊的原价烤鸭,问题是,两家饭菜质量差不多,谁愿做那冤大头,平白多付一倍的钱?

若在商业气氛浓厚的广州上海,肯定会有人花钱买时间,宁多掏腰包,也要省那排队的工夫。

但在万事慢半拍的帝都,人人时间不值钱。就算是家财万贯的富二代、官二代,也不介意随便浪费一午,玩鹰逗蝈蝈养鸽子抽烟,什耗时间他喜欢玩什。

要让其中任何一位京城大,独树一帜地离开队伍,做那第一个“花钱买时间”的傻子……

几乎是不的任务。

所以,便宜坊需要发展己的独特优势,要让有钱客人舍得为这个优势付钱。

林玉婵脑子转飞快,一气想到七八条改进策略。但是……都需要时间。

她总不在北京耗上几个月,帮助便宜坊慢慢转型。

她蓦然转头。冯一侃卷着破袖,嘴里着半卷鸭饼,嘴角酣畅淋漓地冒着鸭油,正吃得十分忘我。

“冯师傅,”林玉婵笑道,“之前咱说好了,八角钱一天全包,干什都行,对吗?”

……

片刻后,全聚德门的长队队尾,有个穿破布褂子的大老粗,大约是等得不耐烦,忽然开,朗声道: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。小的是天津码头说相声的,给各位爷免费说上两段,赛排队无聊!不知各位喜欢听嘛段子?”

他的声音清滑干净,不疾不徐的那一句,立刻吸引了不人的注意力。

有人叫道:“好!”

冯一侃清清嗓子,不疾不徐,开讲定场诗。

“远看忽忽悠悠,近看飘飘遥遥。不是葫芦不是瓢,在水里一冲一冒……”

周围人声立刻弱了七分。众人不由得伸长耳朵。

“有人说是鱼肚,有人说是尿泡。俩人打赌江边瞧,原来是和尚……”

啪!一拍手,赛醒木。

“洗澡!”

周围人哈哈大笑。包袱响了。

冯一侃说的是流行的“八大棍”,是专门在饭点时刻,别的艺人都去吃饭了,为了留住观众,就留一个人撑场子,说些长篇的、连续性的单段子。

这些段子,有连续不断的悬念和钩子,抓人。有经验的师傅也懂得拿捏情绪,观众听着听着,往往一不小心,一个钟头过去了,这才想起己没吃饭。

而且这段子是天津码头上传来的,京师里有人讲。

“……时间过得快,一晃就到了六岁。有一桩,这孩子不会说话,赛个哑!……”

这故事有起承转合,有包袱有扣子,很快渐入佳境,说得酣畅淋漓。

旁边几十个排队的不再抱怨,安安静静地听,不时爆发阵阵笑声。

全聚德的伙计也喜从天降。本来还担心排队的着急,正好来了个现成的哏王。放松听了一会,掌柜的传达指示,给这相声师傅送一吊钱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