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呗小说 > 言情小说 > 女商(大清药wan) > 分卷阅读232

洋商收购土货,报价随心所欲,经常直接使用外国币种和西方度量衡,华商只迁就。

而且汇率时常变化,中小华商对此几乎毫无所知,只被动接受价格浮动。

不过林玉婵心里有数,早就构筑了换算通道。

“一磅是分之三斤,每磅一便士,就是每百斤133便士,按现在的汇率,就是大约……一两六钱银子……”

她迅速估算,瞠目结。

“为什这便宜?”

常保罗微微一笑,好像考试满分的学生,眼里带了些得意。

“因为宁波附近棉花丰收,大家都在码头囤货,所以价贱。”

林玉婵觉得不思议:“上海这边也丰收呀!价格比宁波高近一倍?”

常保罗摇摇头,猜测:“大概是宁波去年被太平军攻陷过,洋商不爱去了?”

林玉婵瞬间起了一个不得了的想法。

她转向孟三娘:“你说你家里种了多棉花?”

常保罗一挺胸脯,替他太太答:“三娘家里的棉花田产量不小,我……我也觉得当地收购价有点贱,没让他卖。”

林玉婵高兴得蹦到绿沙发上,连着颠了好几:“快去找义兴!别忘了运费八折!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,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,更是不做到完全有效市场。

据常保罗描述,宁波附近的棉农棉商,大概是高估了洋人的收购意图,大量囤货宁波港,导致当地原棉价格走低。

大家为了多种棉花,身上大多背着债,只求尽快将货物脱手,亏本的甚多。

毕竟,并不是人人都像常保罗一样,恰好在棉花收获季节往返宁波上海,意识到了两地的价格差。

就算有人知道这价差,也不会轻易往外说——肥水不流外人田,己悄悄把钱赚了多好,何必让别人分桃。

就算有人隐约觉得,宁波港的原棉价格有些过低,但中国人性情保守,做生意讲究落袋为安,没人愿意冒风险,带着量货物,到其他地方去碰运气。

导致不个体棉农棉商,只在宁波就地贱卖,赶紧拿钱走人。

倒是便宜了去宁波收货的洋人。在棉花日渐紧俏的年份,反而捡了个大漏子。

林玉婵果断决定,把账面上的闲置资金,全用来收购孟三娘家乡附近的棉花。

然后运来上海,以每担三两银子的价格卖去,利润直接翻倍!

她看着常保罗,笑问:“合约带来了吗?”

常保罗一愣,“啊,啊,那棉花田又不是我的,是她父亲族里……”

没说完半句话,常保罗脸色发红,悔恨得跌脚。

他近来觉业务力已经精干许多。短短一年时间风云变幻,磨练颇多,让他从去年那个划水偷懒的打工人,真正蜕变成独当一面的大经理。

不料,比起这个古灵精怪的小老板,还逊一筹。

当时在宁波,得知两地价差,他就该当机立断,直接让亲家签好合约,棉花运来上海,让林姑娘直接付款才对!

而不是若无其事地跑回

来,得意地跟她讲了个情报,一切等她拍板。

新的聘用合约里,林玉婵确实给了他许多放手裁决的权力。他竟忘了。

常保罗讷讷道:“我次知道了……”

“没事,只麻烦你多跑一趟啦。给你十天时间,收多收多。”

林玉婵也不怪他,毕竟己的风格跟容闳差太多,跟新属还在磨合当中。

“不过……”她又笑着看一眼孟三娘,“要是嫂子做主,那就方便多了。”

孟三娘一直认真旁听他俩说话,只见那文书信件叠得高高,各种名词听得一头雾水;猛然间话题拐到己身上,团团福气脸立刻爆红,成了个秋后的柿子,退后两步,慌忙摇手。

“我……我做不得主呀……那些田地我都没管过……”

刚刚嫁人那会,就有长长辈跟她说,她老公在跟她相亲之前,还相过另一个。虽然没成,但是那姑娘作风豪放,不知怎的,居然还赖在保罗工作的洋行里,而且成了管事的,跟他抬头不见低头见,不知怀着什心思。

长辈的气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但话锋一转,态度却很是关怀:“……只是怕你吃亏,你千万别轻举妄动。这事己知道就行了,女孩家也别乱妒,伤的都是己名声……也千万别告诉别人是我告诉你的哦!”

孟三娘怎办,只说服己忍着。男人家在外面打拼,沾多花花草草全凭良心,做妻子的就该管问。

上次在码头见了林姑娘一面,匆匆说了两句话,孟三娘就觉得那长辈的八卦有水分。若她真和保罗有什旧情,不该那样坦荡呀!

日又被请来小洋楼,观摩视察半日,孟三娘彻底放心。

林姑娘好看归好看,但完全不是保罗喜欢的那一款。她谈公事时的那种稳重而强硬的语气,若是遮了脸,换个声音,说是经验丰富的男子汉都有人信。

常保罗跟她讲话的语气,就和跟他连襟亲戚讲话的语气差不多,听不半点不对劲。

孟三娘想不明白,怎会有人给这俩人牵线呢?真是瞎眼。

准是长辈胡说。

她的丈夫,她最了解。日见识一番,也算明白了,他为什对林姑娘如此服气。

换了她也服气。这姑娘不是寻常人。

孟三娘看着林玉婵鼓励的眼神,忽然想起什,细声询问常保罗:“哎呀,对了,我的嫁妆里,还有几亩田,不以一并……”

林玉婵乐不支,跑过去搂着孟三娘肩膀,亲亲热热说:“问咩问,你的嫁妆你做主!来来,我教你怎签订单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小东门外赵家湾街,民居商铺杂处,两个仓库之间,很低调地挂了个牌匾,上书“祥升号”。

内里只有一进,铺面显得有点寒酸。特别是,那堂里还坐了个妙龄女,厚厚的裙子摆开,脚边几个大布包,显得更拥挤了。

进进的伙计简直没处脚,好声好气地劝:“姑娘,我东家忙生意呢,要不您改日再来?”

“我这里也有生意。”林玉婵笑答,“没关系,我以等。”

说完,低头,翻着

两本外文小册子,继续念念有词,一边做笔记。

“…et pourquoi cet air de tristesse répandu sur tout votre bord…why have you su air of sadness aboard…”

那伙计没见过原版外文书,见状好奇地低头看了一眼——

“姑娘,您读的这是什啊!”伙计苦着脸,“小的也在夜校学英文,怎一个字看不懂啊!”

几个月英文白学了!莫不是骗钱的?

林玉婵忙道:“是法文。”

如欧洲大陆的通行语言是法语。只因大清的国门是英国轰开的,日不落帝国又到处设殖民地,这才导致如在中国的洋商买办,普遍通用英语。

但洋人之间——尤其是非英国籍的西方人,为了装逼,很多时候都互相说法语。许多文件条约也都以法文版为准。看不懂很吃亏。

林玉婵觉得,多个语言多条路。现在没有wifi手机,等待的功夫闲着也是闲着,学多学多。

不过找遍大清国,如并没有像样的法文教材,更别提语言培训班。

维克多倒是毛遂荐做她的家教,她哪敢答应。

灵机一动,管郎怀仁主教借了本流行畅销书《基督山伯爵》。

又管康普顿小姐借了套英文版。英法对照,再印证以前读过的中文版剧情,己琢磨破译。